•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走进厦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2024/08/13 来源: 厦视新闻
分享:

这两天,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环东浪漫线、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等地继续开展采访活动。调研采访团一路参观、一路采风,聚焦可持续发展的厦门经验,以媒体人的视角和笔触,探寻我市实现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密码。

12日下午,采访团来到厦门的热门打卡地环东浪漫线,有不少市民游客在这里休闲玩乐,感受着怡人的滨海风光。而早前,这里却是一片杂草丛生、淤泥堆积的滩涂地。经过厦门持续的海域生态修复、滩涂景观改造等工作,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了一条山海绿色通廊,也是承办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的好选择。

同安区文旅局局长 陈丽霜:像我们举办了“环东风情季”,还有渔村生活节、厦门国际啤酒节、浪漫线潮玩生活等各类活动。另外在赛事方面,利用我们现有同安湾特别优越的自然资源,我们也先后承办了环东半马、铁人三项这些高规格的体育赛事。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 黄韬铭:我们看到生态环境是非常好的,我们刚才调研也看到它不只是这方面,而且还跟产业有挂钩和联系,这其实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很好的基础。

傍海而立的同安新城,依托厦门时代、海辰储能等新能源企业,正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并以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环东云谷“三谷”和厦门科学城未来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未来产业等产业链群。

同安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李祖光:(接下来)把科技、创新、创业主基调,在同安新城这边能够继续做起来,发挥我们的优势,去推动同安新城的发展。

经济日报福建记者站记者 刘春沐阳:现在的同安不仅是有美丽浪漫的滨海岸线,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之城。我认为同安的发展历程是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高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

从山顶到海洋,从绿水青山到碧海银滩......厦门生态文明实践之路越走越宽,全体厦门市民成了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最直接的受益者。

13日上午,调研采访团走进湖里区金安社区,深度解码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作为一个有着约2.4万人口的“大家庭”,金安社区打造了“N+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法,以社区党建引领、物业主责管理,引导居民充分自治,创新开设了邹奶奶环保站、垃圾分类公益馆等项目。

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 吴长青:我们可以随时家里的纸皮箱、不穿的衣服,拿到这边来投放,非常方便,又不占楼道,还可以积分,另一部分捐给社区做公益,我曾经换过纸张,今天又换了洗衣液。

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党委书记 陈惠萍:我们在今年的1月份,完成全国首例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我们有卖了1万多吨的碳减排量,兑换来的7万多元。现在“反哺”到了社区的一些绿色低碳项目,一些兑换物资,还有一部分“小修小补”,我们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就更强了。

当前,厦门已基本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四类垃圾均实现直运,全市每天可以处理生活垃圾7900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聚焦“减量化”“资源化”,我市转入了垃圾分类“3.0”版本。位于海沧区的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是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通过光谱识别和AI技术,中心可以实现15个可回收利用品类的智能化、自动化分选,准确率高达95%以上,年处理量约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万吨。

农民日报要闻编辑部记者 霍子晨:咱们(采访)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我觉得(厦门垃圾分类)它是,从科技到推广模式再到全民参与,我觉得这种模式是很好的。

福建日报东南网记者 曾孑:厦门市在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里,各个环节都做得特别好,特别是我们的高位部署、体系布局、全民参与、品质提升,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回去之后也会将厦门垃圾分类的经验进行传播。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