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浪花:致我们共同的
2024/05/26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

近日,厦门市中小学生排球锦标赛正如火如荼开展,各校队伍激烈比拼,赛出了厦门市青少年排球运动的水平和风采。今天的浪花,我们要讲述苏彩霞,何云舒母女俩的故事,她们是推动并见证近几年青少年排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一份子。这对母女俩都曾在女排国家队效力,排球这项运动,是她们的青春和荣耀,母女间一辈子的牵绊,也是如今她们一家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总教练 中国女排国家队前队员 何云舒:我的妈妈叫苏彩霞,她应该说是第一批中国女排的“老女排”,她是一名主攻手。

苏彩霞,1941年出生,鼓浪屿人,1963年进入中国女排国家队,曾作为队长,带领女排出战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获得冠军。

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技术顾问 中国女排国家队前队员 苏彩霞:我的女儿叫何云舒,是1969年出生的,在北京出生,是1989年、1990年两届的女排国家队队员。

何云舒,1969年出生,1989、1990年两届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曾获1989年女排世界杯季军、1990年亚运会女排冠军等多项大赛荣誉。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是一个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股力量。而在苏彩霞、何云舒母女俩身上,这个名词是她们曾经的青春与荣耀,是她们共同穿越过的生命之河。

苏彩霞:你说我不走动,我一直坐在家里,我八十几岁本来就不太会走,你再不走就更不会走……

作为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的技术顾问,每周有四天的下午,83岁的苏彩霞都要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厦门市云顶学校,为那里的排球队提供技术指导。

何云舒是苏彩霞的女儿,也是思明区青少年排球联队的总教练,她时常和母亲一起出现在训练场。孩子们喜欢称呼她们为“何妈妈”、“苏奶奶”,他们大概知道,这两位前辈,都曾是女排国家队的队员。

何云舒:她讲她的,我讲我的,我们眼睛里就看学生,我不能看她,她不能看我,她不能挑我的问题,我不能挑她的问题。所有教练员我能管,唯独管不了她。

虽然对队员们的要求一致地严格,但排球场上的母女俩很难“同框”,也许是排球队培养出的自强性格,事实上,这对母女生活上也相互独立,她们是同一楼层的“邻居”,但不是天天串门。

何云舒:你看这张照片,这张是1972年,然后我母亲还最后一次被国家队“借”去打国家队的时候,我那时候都三岁了,我1969年出生的。

这句话的背后,藏着当年这个家庭的付出与牺牲。何云舒的父亲曾是男篮国家队队员,妈妈又在女排国家队,在那个高喊着“三大球”要翻身的年代,在何云舒的记忆里,母亲无论是在北京参加国家队训练,还是在福建省体工队里当教练带队员,排球,在她的眼里总是排在第一位。在上小学前,何云舒几乎都是跟着奶奶在石狮老家生活。

何云舒:我的童年是没有妈妈的,她的心思都不在我身上,她的队员要怎么样,而且她的工作要怎么样,永远都是排在我的前头的,她只有多余的一点时间才会给到我,可能站在她的角度上,她不这么认为。

苏彩霞:对对,我确实作为一个妈妈来讲我是失职的,应该是这样,承认这一点,我不够,包括生活上对她的关心,思想上,因为我自己以前的训练那是很忙的,我这些十几个的队员我都照顾不过来,你说容易吗?不容易。

常理来说,何云舒在排球路上应该得到过妈妈的不少指点。但事实上,女儿选择排球,学习排球,苏彩霞没能顾得上太多。相反,因为妈妈也打排球,何云舒当运动员时的苦和累,很难在母亲那里得到安慰。

何云舒:因为我们那时候每天都在备战世锦赛,天天滚滚的都是破皮跟她讲,我说妈你看这个都滚破了,现在都不会好,那不是正常的吗?我们以前也是这样子。

苏彩霞:我们当时的训练那是很苦的,真的是掉眼泪没人知道,我都哮喘都喘不过气来了,还要照样练五个小时,我自己吃过的苦,我就觉得这个苦没什么,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何云舒:我到现在我都记得非常清楚,我说妈,你来这边你就当好妈的角色就好了,教练员有非常多,我从省队到国家队我有的是教练,我缺的是妈。

小学毕业就进入福建省体工队,一直打到国家队,之后又到欧洲继续打了多年的排球,在生命的前半程,因为排球,何云舒和母亲更像是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前行。一直到父亲去世后,2017年,在厦门共同生活的母女俩机缘巧合下,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训练排球队伍,才真正开始有了更多交集。

何云舒:我记得我第一次带小女排的时候,那时候也没拿一分钱,每天就是我跟苏奶奶两个人刮风下雨积极得不得了,连下雨都不让孩子们休息。躺在地上就能做腰腹肌是吧,一个树叶就能做挥臂,什么东西都能练,只要你脑子里有训练计划,什么都能练。

母女俩尝试着把曾经国家队的训练作风带到中小学的校队训练里。即使不想变得像妈妈当年那样严厉,何云舒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是训练要求还是脾气个性,她好像越来越像妈妈。

何云舒: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其实已经很抗拒成为她,已经很排斥,但是我还是很像她,非常像,我们有那种灵魂的那种东西,不是表面上的东西。

何云舒:有啊 有对她提要求,原来不是要求她只能,自从上次做完手术只能在外围行动,她有听吗?那不是天天因为这个要吵架,那不如算了,随她去吧。

苏彩霞:我一直很想把我一辈子学的这些东西能拿出来用,那我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够让我教,我为什么不去呢?我们也不可能希望他们都上国家队,那没有,但是你起码能为排球的普及起一点作用,那就……

何云舒:她用一生在践行女人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爱,可能我要到她这个年龄,我才能理解她骨子里的倔强,那排球能够陪伴她到最后一刻,这个可能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我觉得说我能给她的爱就是这样子,用她所要的方式给她。

冥冥之中,排球又成为了“粘合剂”,在生命的后半程,一点点弥合母女间曾经留下的遗憾。

何云舒:因为排球,她没有给我童年的那些爱,但是后来又因为排球,我在她身边陪伴她晚年的爱,通过排球,我们和解。

如今,何云舒的女儿李西莹,作为女排运动健将,在华东师范大学担任校队队长。这项运动,像血脉一样,在三代人身上传承。

苏彩霞:那应该是一个纽带,衔接我们的心,还不是说衔接我们的人,是把我们的心衔接在一起,有的人家是靠钱,我们不靠,我们就是靠这个排球。

何云舒:厦门市中小学生的排球每一年都在提升,无论是从队伍还是从水平,都是大幅度在提升。

苏彩霞:那当然还是很高兴,排球能在我们厦门能够开展起来。

何云舒:我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导和苏奶奶就是这么一点点小火苗。他们说一个人能够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工作,在最好的时间,做了最好的事情,然后过了最好的人生,很幸福。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