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跨越山海 厦左同行:厦门帮扶援建 左贡县首间胃镜室顺利启用
2024/05/26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

继续来看《跨越山海 厦左同行》系列报道。根据省卫健委关于援藏工作的要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我市唯一的一家援藏医疗单位,从2021年起,“组团式”支援西藏左贡县人民医院。截至目前,医院一共选派了15名医护人员奔赴雪域高原,他们的到来,让左贡这个高海拔县城的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心更方便。

左贡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范鹏举:这个门牌也正在制作当中,大体的设备是就已经筹备差不多了。

厦门帮扶援建 左贡县首间胃镜室顺利启用

在左贡县人民医院胃镜室,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海超正在跟当地的医生范鹏举一起做着最后的检查,一天之后这个胃镜室就将启用。还缺什么、还有什么没准备到位,他们需要仔细清点,及时补充。小范告诉我们,这是左贡县内的第一间胃镜室。过去,当地因为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没有办法开展胃镜检查。农牧民想要做胃镜,最近也只能去270多公里外的昌都市。

左贡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范鹏举:路程基本上都是四个半小时到五个小时。

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对左贡县人民医院展开支“组团式”支援。在临床工作中,援藏工作队队员发现,当地农牧民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不容小觑。甚至有的时候,半天的内科门诊,会有接近一半的患者存在胃肠道不适的表现。

厦门援藏工作队队员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黎静: 在门诊过程中确实发现了很多消化系统的疾病,大部分的百姓他们的做法就是我疼得不行了,我才到医院,我只要能扛 我就扛过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援藏工作队队员们与当地县医院沟通,希望能够完善内镜检查服务,但摆在他们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全县没有掌握这一技术的医生。

左贡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范鹏举:我们这边,比较缺这方面的一个医生跟护士,这边的话因为地理环境因素限制,我们出去培训也不是很方便。

内镜技术,关键在于实操。为了给当地的医生创造培训条件,援藏工作队队员们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接,希望能派左贡的医生来厦门学习。得知这一消息后,小范果断报了名,经过筛选和考核,去年10月,他来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跟着医院内镜室的老师们学习了三个月。

左贡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范鹏举:其实我进步很快的,从零基础到我离开厦门的时候,就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胃镜肠镜的基本操作流程。

在范鹏举在厦门进修的同时,援藏工作队队员们还协助当地医院采购了内镜所需的专业设备,理顺了检查流程,一切准备就绪。

左贡县人民医院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医护人员献哈达

就在内镜室准备启用的前一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第三批5位援藏工作队队员顺利抵达左贡县。在这5位医护人员当中,第一医院还专门又派了一位内镜诊疗部的医生支援左贡县医院。

左贡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范鹏举:老师的过来,可能就更好地填补了我们这方面的空白,就是说我们这个经验上还是缺乏一些。

5月18日上午 左贡县人民医院

接下来,在厦门和左贡两地医生的协作下,左贡县当地的农牧民想要做胃镜,再也不用舟车劳顿,在县城就能搞定。

厦门援藏工作队队员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黎静:怎么不舒服?会喘吗?(会。

“组团式”精准支援 提高当地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除了开设内镜室,从2021年开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计选派三批次共15名援藏工作队队员,“组团式”支援西藏左贡县人民医院,他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左贡县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做出大量开拓性工作。

左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周建军:通过我们援藏医疗队历年来的精准援助和组团发力,我县的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县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王占祥:接下来,我们一定是更精准地把帮扶工作做得更到位,以当地的所需,作为我们选拔的所为高原的地区,那些常见病多发病。在这方面,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真正地切实地,能提高当地卫生技术服务能力。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