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本科生“回炉”读职校是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的双向奔赴
2024/05/05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学历越高越好找工作。可最近,不少原本学习播音主持、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居然又“回炉”职校,学起了新能源汽车、电工等技能。媒体的相关报道在网上引起热议,如此“回炉”的背后反映了什么?这些本科生为何这么选择?面对这一现象高校又该如何应对?今天的新闻头条我们一起来关注。

在山西太原万通职业技能学校,毕业一年的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刘振龙,在新能源汽车方向学习已经有5个多月了,在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后,他在这里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动力。

太原万通职业技能学校学生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 刘振龙:想找一些传媒类的工作,但是实习了半年吧,感觉这个工作有点走不下去了,一是很容易被人取代,二是工作岗位很少,包括现在又出现一些什么AI和其他智能东西,我觉得我们的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新能源车不是刚刚兴起的一个产业,现在学这个都非常少,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吧。

事实上,像刘振龙这样,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选择“回炉”职校的本科生越来越多。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其中,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22岁,大部分为非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但也不乏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985高校毕业生。对此做法,不少人表示理解与支持。

受访者:这也算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他毕业了以后他找不着自己合适的工作,他要再深造,我觉得挺好的,现在咱们国家正好缺少工匠。

受访者:学的知识可能都是很大众化的。所以去职校应该是虽然有点迫不得已,但是为了自己以后有一个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还是应该有一技之长,我是很支持的。

目前许多企业对毕业生学习相关技能的要求在增加。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在接受采访时曾介绍,近年来,委托学校对本科入职学生进行职前、职后培训的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表示,以前学生入职后,至少前三个月在企业带薪学习,培养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但是近年来,为缩减用人成本,部分企业不再为毕业生提供带薪实习,而是要求他们学习相关技能后再入职上岗直接工作。

多名受访毕业生表示,就职企业鼓励员工在职期间考取更多技能证书,并将其作为升职加薪、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回炉”学习技能在一些就业领域成为一些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刚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因结构性过剩,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能人才存在着较大的用人缺口。据统计,2022年中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近3000万人。

【本科生“回炉”职校将有更宽发展路径】

多种因素叠加之下,不少毕业生开始尝试主动突破,进行专业技能的再学习,在此背景下,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能做些什么来更好满足学生需求呢?我们接着来看。

有专家表示,本科生“回炉”职校,不仅体现出了大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理性认识,也是职业教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的表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夏新生:大学生在就业前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更多是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表现我们国家正在从一个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更需要这个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

夏新生认为,本科生“回炉”职校,将具备更好的理论基础,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更宽的发展路径。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夏新生:可以把职校的专业技能和本科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比如说更有能力去开展技术革新,产品优化等等,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而不会局限于普通的技术劳动。

也有专家认为,“回炉”职校对于个人而言是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主动作为,但这一现象从其本质上看,是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脱轨,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一门能够赖以生存的技术,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一方面,高校应当更多地体察社会脉动,避免与实际需求脱节,对于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要适时调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着力转型升级,培养理论和实践“不偏科”的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大学要进一步地向市场转向,要更新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科的设置,让更多的学科,更多的内容跟各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直接对应起来,这是最关键的。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并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这是我国针对技术型人才缺口的及时填补,也为各方的及时调整发出了信号。专家表示,要真正解决现实需求,关键还在于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体制上职业院校跟高等院校之间还要有更多的融通机会,更多的相互转换,如果是这个学生在本科院校学了一年他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方向,能不能转到高职院校,这个通道我觉得应该打通。

【新闻观察:本科生“回炉”读职校是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的双向奔赴】

高老师,一直以来学历都被视作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但在多种因素叠加之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不少毕业生开始尝试主动突破,进行专业技能的再学习。本科生“回炉”职校火热现象,您觉得主要反映了哪些情况?

这个现象主要是青年朋友在求职“被动”的局面下发挥“主动性”的结果,当下的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过去那种“唯学历论”的时代已经悄然过去,如今的企业更看重员工的实际操作技巧和专业能力,来了要能马上为我所用。在这种就业市场变革中,本科学历搭配技能证书已经成为求职市场的香饽饽。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有不少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回到职校“回炉重造”,这其实是对市场需求的一种敏锐回应,也是教育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智慧选择。当下,社会对成才的标准也更为包容和多元,不应仅仅以学历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应注重其实际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本科生“回炉”职校,正是对这一标准的积极响应,体现了当代青年对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深思熟虑。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也可以被视为教育体系自我调整和持续完善的一个信号。它提示我们,教育不应仅仅只是获取文凭的过程,而应是终身学习、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高老师您觉得,在专业与技能培训这块,未来在学校层面还有哪些需要做得更好的地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高校专业设置应更多地体察社会就业现状,避免与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学校应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善于发现、改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细分赛道,对于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要适时调减。几个需要注意的点:1.高校要积极地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鼓励更多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3.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4.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更多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5.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观,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