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明确阅读概念 激发系统性阅读主观能动性
2024/04/23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我们来聊一聊和读书有关的话题。都说开卷有益,电视机前的您,还记得最近一次看书是什么时候吗?今天,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人均阅读量为8.15本,较2022年的8.11本也有所提升。

【当代人比你想象得更爱读书:去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2%】

这数据当中,既有纸质书籍,也有电子媒介承载的网络书籍,但可以看出,阅读仍是现代社会群体的普遍需求。那么,哪些人群更爱看书?不同人群阅读的书籍类型有什么差异?大家更经常在哪些场合翻开书本呢?一起来了解更多数据。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二十一次。本次调查以网络在线调查和电话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以线下邀约线上填答,在全国173个城市进行样本采集,共回收样本158万个,可推及我国人口13.29亿,其中城镇居民占57.2%,农村居民占42.8%。

根据最新一期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量为8.15本,2010年这一数据仅为4.98本,对比近十年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成年国民阅读量在持续缓慢提升。

读者 蔡先生: 读书的魅力当然就是,使自己的身心非常舒畅、喜悦。

读者 赖先生:如果能够泛读就可以感受更多东西,到了年纪的时候书读得不够多,对很多东西感悟不够深刻,泛读很重要,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日常生活已经被工作填满的打工人,也没有放弃阅读。根据《2023年全国职场人阅读报告》的统计,有超过75%的职场人日均阅读时长高于半小时,近34%的职场人日均阅读时长高于1小时。在阅读开销上,超过70%的职场人每个月平均阅读开销超过50元。

读者 俞先生:电子信息来得快是快,但是没有那么深的印象,用书本来看的话感觉印象更深刻一点,这个人是不断学习的,不是说一定要读什么书,而是看你感兴趣什么书,你只有感兴趣的书才能读下来,读下来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未成年人这一领域,去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2%,较2022年的84.2%提高了2个百分点。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来看,14-17周岁青少年的人均课外书阅读量最多,为13.71本。

图书电商平台披露的数据则显示,女性成为了当下图书市场的消费主力军。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线上图书消费观察》显示,女性网购图书的占比达到53%,高于男性6个百分点。

读者 黄女士:刚看了一本《暮色将近》这是刚刚拿的一本小说集,(作者)她是这么说的,“我觉得在读者的意识深处,或随着他对文字内容的回应,所汲取的应该是正好是他自己需要,同时文字也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的部分”,对,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读书的一个意义,有时候刚好能找到一些共鸣,找到一些共情。

不过,从购书偏好来看,女性购书并非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孩子与家庭。京东数据显示,在女性图书消费偏好中,童书、家教、中小学教辅、家居、育儿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阅读场景来看,《2023年中国国民家庭阅读白皮书》显示,家里依然是用户最常阅读的场所,有68.4%的用户更喜欢在自己的家中阅读;有54.1%的用户选择利用地铁、公车等通勤时间进行阅读。

【数字阅读新亮点:网络文学成内容供给主要来源】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阅读也逐渐成为全民阅读的核心。那么,当前数字阅读有哪些新亮点?我们接着来看。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元,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可以说网络文学已成为数字阅读内容供给的主要来源。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也就是95后们,则是数字阅读的生力军。随着数字阅读平台的蓬勃发展,Z世代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一边看书一边评论打造出来的“社交共读”场景,进一步激发了年轻人的阅读热情。环球时报研究院等发布的《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3年95后在作品中的评论总数达1.89亿条,总字数为40.8亿,相当于约25万本《论语》的规模。在评论中,经典作品与年轻人共情共鸣,焕发生机活力。2023年,《红楼梦》成为Z世代讨论度最高的文学名著,《了凡四训》《明朝那些事儿》《活着》则分别是讨论度最高的社科读物、历史普及读物和现实题材读物。评论引发的阅读热潮,也帮助各类文学作品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听书也成为不少人解锁阅读的另一种方式。根据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36.3%的成年国民表示,在去年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高于2022年的35.5%。在0-17周岁未成年群体中,有33.1%的人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

与此同时,年轻作家逐渐崛起并引领网文创新,与年轻读者产生共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中心发布《2023-2024年网络文学平台价值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平台作者规模达2405万人。其中,30岁以下作者占比超过七成,网文写作成为年轻群体的新职业之一。此外,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逐渐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的“三低人群”和小镇青年向更广泛的群体扩展,不少中产人群、中高学历人群和大中城市人群都加入到网络文学的阅读队伍中来。

【新闻观察:明确阅读概念 激发系统性阅读主观能动性】 2、创新阅读形式 保障阅读质量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刚才我们通过数据来关注了阅读,针对数据展现出的阅读现状,你有哪些看法?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关注这些阅读数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够认真地阅读完一本书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所以我想明确两个概念,系统性阅读和知识点获取是有差异的。如今我们想要获取一个知识点太简单了,用手机软件搜索马上就能获得,相比之下系统性阅读却没那么容易,首先需要的就是时间成本。系统性阅读的优势我们就不再赘述了,如何让更多人加入到系统性阅读的行列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激发这种主观能动性,就要传递理念、营造氛围。

在世界读书日,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都举办了相关活动,包括今天我们新闻的关注,相信会激起不少人的阅读兴致。可每年只激发这一次兴致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将这样的氛围长期持续下去,大家都需要来思考一下。

除了激发大家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外,在阅读领域,你觉得我们还需要关注些什么?

随着时代进步阅读的形式也在变化。从最初的纸质书本,到互联网阅读到听书,到现在还有像罗振宇、樊登这种“替人读书”的创新方式,不管形式怎么变化,阅读的本质不会变。其实我们最想看到的就是阅读领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年我们看到有很多创新的阅读模式结合了商业内容,只要找到平衡点,我觉得这种结合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需要我们绷紧神经的是,在商业模式下阅读的内容如何保证质量?企业会不会为了迎合受众,推出一些质量不高甚至三俗的内容呢?我想这一块也需要各方警觉。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