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一碗乡愁(二):“南门”汇聚中华味
2024/02/11 来源: 两岸新新闻
分享:

继续来看系列报道《一碗乡愁》,台北南门市场是许多台北人采办南北货、食材和年货的优先选择,中华美食料理的各类食材,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南门市场承载着台湾人的年节回忆,所以尽管历经漫长的四年改建期,重新开张后的南门市场依然热度不减。

湖州粽子、广东腊肉、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大江南北的美味齐聚于此,俨然就是一个“小中国”。这里是位于台北的南门市场,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菜市场之一,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两百多家摊位里,有许多传承数代的老字号。想要品尝传统的中华料理,来这里采购准没错。

春节期间,南门市场最为热销的当属年糕了。门口大排长龙的便是“上海合兴糕团店”,摊挡上各式各样的面点有上百种,甜甜蜜蜜,露着喜庆。

台北南门市场 上海合兴糕团店第二代负责人 任台兴: 江浙上海那一带才有脂油年糕,里面全部夹桂花,这是本省人用的发糕,也是米做的,就是代表发,我们外省人是用馒头带枣子,我们叫“早发”。

任台兴回忆,1947年,他的父亲跟随师傅从上海来台湾开店,后来师傅回上海带家眷未能返台,父亲就留下来守着店铺,并把手艺传给了他。任台兴说,中国人过节是最讲究的,于是他就依照节气做出不同的糕团,比如中秋节做月饼,端午节做粽子,冬至做汤圆,元宵节就滚元宵。

台北南门市场 上海合兴糕团店第二代负责人 任台兴: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所以我的产品一直都在轮换,每个人对吃的观念就慢慢有些改变,大家吃的东西因为多嘛,所以每样东西就不会吃很多,所以我们松糕才会越做越小颗,让大家可以一个人吃,以前都是大颗的大的,现在到上海去也都是大的,从前两年他们才开始来台湾来看,他们才回去开始做小的。

敲松糕的声音伴随着任台兴长大,父亲手把手传授的制作口诀,他一点都不敢马虎,如今他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女儿。女儿结合在地食材,把糕团朝更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创新。虽然外观和口感都和以前有所不同,不过不变的仍是那口地道的家乡味。

台湾民众:几十年前就开始买了我们两个,我小时候从上海直接过来,很熟,很熟,知道要吃什么。

台北南门市场 上海合兴糕团店第二代负责人 任台兴:很多客人想回味小时候的,那个在家里常常吃的东西,他会过来,应该是对家乡的感念吧。

再往市场里走几步,“天下第一摊”的招牌格外醒目,上百种江浙口味的凉菜、熟食,勾人食欲。这家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亿长御坊”,创始人名叫朱亿长,“亿长”就是回忆长沙的意思,表达了父辈对家乡的思念。朱亿长从小在眷村长大,除了湖南菜的底子,还和眷村妈妈们学会了一手道地的江浙菜。东坡肉、糖醋藕片、冰糖酱鸭……这些后来都成了店里的招牌菜。

台湾民众:我是浙江人,就是比较像家乡味,有小时候吃的味道在,长辈以前吃的菜。

台北南门市场 亿长御坊第二代负责人 黄治豪:很多客人真的是从小吃到大,可能是他爷爷奶奶带他来的,这是他们爷爷奶奶最喜欢吃的菜,我们一直以来所做的,就是像(家里)妈妈做的菜,其实我们能在哪里吃是最轻松最愉快的,而且最容易聚在一起的,一定是家里。

如今的“亿长御坊”已由朱亿长的儿子黄治豪接手,他融合台湾本地口味,做了减辣、减甜的调整,菜色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为了寻找更正宗的家乡味,黄治豪还相继到过湖南、上海、浙江等地学习。

台北南门市场 亿长御坊第二代负责人 黄治豪: 我做的第一道菜是炒湖南浏阳豆豉辣椒,其实到现在之所以没有再继续炒这道菜,是因为以前做豆豉的那个老婆婆走了,那其实我们会发现,其实现在的餐饮业真的老一辈的走以后他没有传承,我甚至到湖南浏阳找寻豆豉的味道,寻源,让我们知道源头是怎么做的,因为我们常常听到我们的菜色是江浙菜系,我总是需要去江浙看它原本应该是什么样的味道。

在南门市场拐角处的协盛福州商店,时常能听到福州方言的对话,老板说,春节期间一天甚至能遇上四五十个家乡在福州的顾客。这家拥有超过一甲子历史的老字号已传承三代。现在的老板赵善诚坚持做着福州传统风味的鱼丸、燕丸、燕皮、手工面线等,把家乡的味道带给想家的人。

台湾民众 :会怀念这种口味,因为我们是福州人,平日会买鱼丸来吃,过年的时候就是燕丸 ,燕丸就是福州特产。

台北南门市场 协盛福州商店第三代负责人 赵善诚:在台湾福州人很多,就卖这些东西,让福州人有思乡的感觉,还是要传承下去,不然以后一些福州人来,都找不到他们要吃的福州味道了。

味蕾的记忆抹不掉,寻寻觅觅为的也只是这一口慰藉。南门市场里熙熙攘攘的既是人间烟火,也是浸润于血脉中那份天然的认同感。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