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以“强实名”护航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3/09/16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分享: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并要求“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这一“强实名”的重要举措,聚焦有效打击“黄牛”炒票倒票等恶劣行径,有利于当前强劲复苏的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热门演唱会、音乐节、歌舞剧,不仅带动了接续井喷的门票收入,还创造了数以亿计的旅游消费。据统计,上半年全国文化企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35.4%,其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行业营业收入更是同比增长76.2%。与快速恢复的文旅市场不相协调的,便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消失的门票”问题。4月开始,不少人气歌手的演唱会开票,都会让“买票难”“手慢无”等词条冲上热搜。形形色色的“加价代买”“有偿转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有热门场次前排门票竟被炒作到10多万元。

应当看到,演出市场购票环节乱象背后,不仅有个别票务公司与黄牛“合作”倒卖门票的影子,也有文化消费需求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无序甚至违法的炒票倒票只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而阻碍演出市场、娱乐行业、文化经济的良性发展。无良的平台“囤票”、猖獗的“黄牛”作祟、片面的“价高者得”,会让正常利润和税赋流向何方?能让畸形的市场走多远?又是否背离了文化惠民的本意?正因此,两部门力推“强实名”,就是要坚决斩断不正当利益链条,重拳出击整治“黄牛”乱象,让不法分子难有“可乘之机”,从而更好提升观众购票、观演体验,更好护航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一段时间以来,多部门整治票务市场打出了“组合拳”,此次落地的“强实名”更注重夯实票务管理的监管屏障。“强实名”,一方面“强”在实名购票,“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一方面“强”在实名入场,“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即便是不公开销售的15%的门票,也要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同时严防工作票证流入市场被非法买卖,还要引导消费者从合法渠道购买门票,以及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由此,“强实名”覆盖了购买、使用、退票等各环节、全链条,能够极大压缩“黄牛”的生存空间,大幅降低消费者被骗“挨宰”的风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回顾过往的治理经验,不难发现“黄牛党”很容易穿上数字技术的“新马甲”,靠各种“外挂神器”钻系统或人为漏洞进而从中渔利,手法往往更加隐蔽、更难监管。此外,对实名后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如何保护?怎样避免销售平台与“黄牛”沆瀣一气?怎样更好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种种难题恐怕单独靠实名制无法“一招致胜”,必须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制度集成。

说到底,只有掌握规律、注重方法,才能真正把“强实名”好事办好,彻底击败隐匿暗处、伺机而动的“黄牛党”。办法总比困难多。站稳文化惠民的立场与基点,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抓好演出市场繁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以高水平安全为底线、做好演出安全管理这件“头等大事”。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全面加强演出票务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打击违法犯罪,用好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维护良好票务秩序,我们就有信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条件提振文化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有能力引导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