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方案呼应民意关切 小细节提升幸福感
2023/06/08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我市全民健身季暨全民健身运动会火热进行:引入飞盘等新兴时尚项目 报名已超1万人次

当前,我市全民健身季暨全民健身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今年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将持续到11月,目前已有超过一万人次报名参加,而且增加了一些新兴的比赛项目。

今年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已于5月20日启动,将持续到11月。运动会设置了羽毛球、乒乓球等标杆赛11项,排舞、棋类等青少年锦标赛15项。其中,标杆赛在保留七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项目基础上,新增射箭、台球、沙滩飞盘、电竞四个新兴项目。从标杆赛的赛事结构上看,传统项目占比约64%,新兴项目的占比约36%;大众项目占比约73%,小众项目占比约27%,形成了新老项目相互搭配、大众小众项目相互呼应的合理格局。

今年全民健身运动会还和省体育局“运动健身进万家”项目融合举办,青少年锦标赛的15个项目还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

市体育局副局长 杜新飞:今年是市运年,所以我们把三大球、三小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跟市运会结合起来,将电竞、台球、射箭、飞盘也作为市运会的表演项目,做到一体推进,全民共享。

全民健身运动会期间,市体育局将在赛场同步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引导市民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提升运动健身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结合赛事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参赛人群提供科学健身、运动康复等服务。

市体育局副局长 杜新飞:我们要与志愿者服务相融,让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当好全民健身的排头兵,科学健身的指导员,赛事活动的服务员。我们的赛事要多在小区、镇街、广场等(举行),包括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把我们的赛事走到乡村去。

厦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是由厦门市群众体育联赛发展而来,已经举办11年,成为我市最具影响力、群众参与最广、项目设置多样的综合性群众赛事。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身边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健身场地设施也越来越多。

五部门发文 解决“健身去哪儿”难题

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人因为身边没有合适的健身场地而感到困扰。比如,我常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小区道路上打羽毛球,还有孩子在小区停车场、小花园里练习跑步,车来人往的很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显然,这项工作还需要持续推进。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就是为了加快推动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具体有哪些措施和亮点呢?我们一起来看。

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

《方案》通过开展健身设施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四大行动,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方案》提出,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同时,公共健身设施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

提升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 推进智慧化健身设施建设

在夯实基础方面,《方案》提出,要落实好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同时,加强适老化、适儿化健身设施配置,各地新建的健身设施项目原则上应100%配置老年人和儿童健身设施;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新配建的健身器材中,适老化健身器材以及足球门、趣味投篮器等适儿化健身器材数量合计占比应不少于50%;公共体育场馆应100%提供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健身活动场所。另外,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等方式打造健身新空间,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配建嵌入式健身设施,构建群众身边的多层次多样化健身圈。

在提升质量方面,《方案》强调,要加快推进各类体育公园建设,推动构建国家步道体系,加强基层老旧损毁公共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和更新力度。同时,推进智慧化健身设施建设。推广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3000个左右的公共体育场馆在2025年底前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并以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为重点,引导支持建设智慧健身中心、装配式社区智能健身房。

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 打造健身设施“五有阵地”

在优化服务方面,《方案》提出,要推动3000个左右体育部门所属公共体育场馆提升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水平,覆盖2000个以上的县(市、区)。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设施,保障群众健身安全。同时,争取到2025年对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及相关服务的各级各类体校达到200所左右。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试点。

此外,《方案》还提出,要将实施提升行动与乡村振兴、边境城镇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健身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价值与功能。将健身设施打造成有场地服务、有健身组织、有赛事活动、有健身指导、有传播推广的“五有阵地”。

新闻观察:方案呼应民意关切 小细节提升幸福感

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没有场地,再好的健身梦也难以展开。对于这份方案的内容,又华你有什么观察?

刚刚主持人讲到一个重点,就是“健身去哪儿”。其实我们看到现在健身房遍地开花,但是真正便民、惠民的公共健身场所还是比较有限的。分享一个数据,目前我们厦门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2.43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值其实是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以我自己家附近为例,我家楼下有一个大平台,每天晚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在跳广场舞。一方面这个是人间烟火气的体现,很热闹;另一方面,它也的确占用了我们休闲的公共资源,这也说明了我们提供的公共健身场所还是不够的,或者说供需是不够匹配的。因此,这一份方案的提出,可以说,是呼应民意关切。尤其是其中有不少细节很到位,比如,加强适老化健身设施的配置,因为老年人其实才是社区中,对公共健身设施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你解决了他们的需求,从小了说,提升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从大了说,这是最实惠的健康投资,有助于全周期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回到刚才聊的案例,那些抢地盘跳广场舞的叔叔阿姨们就有了更好的空间,我们也可以很自在地去散步休息了。

新闻观察:因地制宜优化设施 全面普及科学健身

是的,其实你刚刚讲到一个信息点,就是要让健身的需求和资源的供给相互匹配,《方案》也提出,要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的确现在一些公共健身场所我们看到,要不就是有设备没有人用,要不就是设备损坏用不了。那么你怎么看待这当中的不平衡。

没错,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提供公共健身设施的时候,是要精准、科学配置的。比如方案中提到智慧化设施,那么如果你在一个老年人聚集的社区,去安装电子化的健身设施,那一定会降低它的使用率。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有场地,更要有因地制宜的规划;另外,其实自主健身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因此在提供设施前,要把科学健身的观念普及在前,积极引导我们市民“想健身、爱健身、会健身”。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