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祝贺!20名优秀中小学生荣获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
2023/06/01 来源: 厦门网
分享: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由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开展的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发布20名优秀青少年的先进事迹。

自3月启动“新时代好少年”活动以来,经过严格把关、逐级推荐、认真筛选、组委会研究、社会公示,魏嘉玺等20名学生获评2023年厦门市“新时代好少年”。他们在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热心公益,自强自立、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了青少年良好精神风貌,是新时代我市青少年的典型代表,是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的身边榜样。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下一步,我市将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在创新宣传手段、搭建实践平台、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大力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追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引导青少年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九年级魏嘉玺

传统文化宣讲员

他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每学期均获学校“勤毅奖”,还担任宣传部部长。走出校门,他同样是小小宣讲员,常常在各类志愿讲解活动中,尽己所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魏嘉玺生长于厦门,对海洋文化有着浓厚兴趣。2018年,他经过层层筛选,被聘为“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一日小厅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展馆内的讲解工作。他在家反复练习,把厚厚的讲稿熟记于心。三年来,他披上“志愿讲解员”的红色绶带,娓娓述说着闽南传统“送王船”习俗的前世今生。他还常常参加其他文化景点的志愿讲解工作,获得厦门红色文化讲解员少儿组市级“十佳”,教育部关工委“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演讲比赛省级一等奖等荣誉。

出生于红色家庭的魏嘉玺,还是一名红色文化传播者,曾多次走访厦门神山、陈嘉庚纪念馆、古田会议会址等,写下多篇优秀文章,在“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征文比赛中获省、市级一等奖,在“不忘红色初心 牢记传承使命——我心目中的厦门红”征文活动中获市级一等奖等,用深情笔墨歌颂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三年级范宸欣

袅袅南音传承人

受非遗保护工作者母亲的影响,范宸欣3岁就能唱出南音名谱《走马》旋律。她从小与南音结缘,立志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范宸欣4岁拜台湾南音名师林素梅为师,5岁参加社区南音振兴“欧厝南音泥土计划”,7岁加入学校南音班。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学习南音困难重重,看的是工乂谱古谱,唱的是闽南方言古语,弹的是唐宋遗制古乐器,但她以超乎同龄孩子的“静定慧”,勤学苦练,熟识了南音奏唱。

6岁时,她与国际音乐大师、奥地利指挥家王进同台演绎南音名谱。7岁那年,她录制的南音被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华传统音乐资源库”收录。2022年,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世界非遗南音百课》打击乐器示范录影,成为首位参与国家南音记录工程的最小传承者。

她积极宣传推广南音,把《南音颂党恩》唱到全国“少年儿童心向党”主题宣教中,唱到“我们的节日·春节”经典朗诵网络展演中。去年,她参加了中国侨联主办的“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厦门·思明特色文化寻根线上夏令营”,为153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展示南音,让更多人感受到南音的魅力。

●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八年级陈翊萱

全能发展“多面手”

在中国共青团厦门市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陈翊萱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出席会议。这高光时刻的背后,是她的不懈努力。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向着“新时代好少年”这个目标前进。

陈翊萱被同学们称为“六边形战士”:她勤学善思,成绩始终名列年段前茅,连续多年获评学校“十大之星”和课程全优生,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她业余爱好丰富,先后参加校篮球队、排球队,多次作为主持人主持学校大型活动,曾获2021—2022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无人机主题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福建省一等奖、国赛二等奖,厦门市第十八届少年儿童科技创想绘画设计比赛优秀奖、2020年第三届厦门市中小学创客大赛“动漫创客项目”一等奖等;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担任班级班长、校团委学生会副主席兼组织部部长等,以身作则为同学做好榜样。

成绩优异不是她唯一的标签,活泼开朗的她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如加入鼓浪屿志愿者队伍,为游客答疑解惑;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她和父母一起到社区协助维序、测温;主动结对帮扶一位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等。

●厦门市滨北小学五年级叶炉蔚

爱动脑的小发明家

叶炉蔚是学校有名的“科技小达人”,他善于把日常观察到的问题收集起来,用发明创造、创新编程来解决问题,用创意为生活添砖加瓦。

一次,他和家人外出用餐时发现,长条餐桌不便夹菜取餐。他想起了家里带转盘的圆桌。如果在长条餐桌上也放一个转盘呢?叶炉蔚与指导老师沟通了自己的想法。在得到肯定后,他着手查阅相关资料,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他不断绘制完善图纸、制作样品,最终完成作品“圆桌长桌两用转盘”。该项目在第36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崭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省赛获省一等奖,还申请了专利。

2022年5月10日,厦门举办“防空警报日”防空演练。叶炉蔚发现,学校教室的门是向室内开的,人员向外撤离时很容易挤在门口,导致门很难顺利打开。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他发明了一种可伸缩式应急撤离教室门。该项目获得第38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怀揣科技梦想的他不仅自己进步,还主动与身边同学分享编程学习方法,带着身边的小伙伴共同进步。

●厦门市集美区蔡林学校七年级林雨娴

勤奋善良的“小太阳”

她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多次获得的荣誉没有使她自满,反而鞭策着她不断进步。

林雨娴现任蔡林学校学生会志愿部部长、主持部成员、班级纪律班长。身为一名学生干部,她多次承担学校活动的主持工作,工作耐心仔细、认真负责。学习中,她态度端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会尽最大努力克服,成绩优异。课业之余,她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多才多艺的表现为她赢得花样少年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展演小学B组凤凰之星银奖、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新时代好少年”演讲优秀奖、集美区十佳“新时代好少年”、2021—2022年福建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等许多荣誉。

不管是在校内或校外,都能看到她勤劳的背影:她自发组织了“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号召身边同学为贫困老人送去牛奶;每逢节假日,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经常能看到她爱护环境、捡拾垃圾的身影;在家里,她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她踏实努力、善良孝顺,她始终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美好。

●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黄凌菡

传递爱心的公益者

疫情防控从严期间,在翔安区内厝镇上塘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身形弱小的小女孩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面罩,跟着妈妈摆桌子。当居民陆续进场时,就能听到她用稚嫩的声音不断提醒:“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请打开健康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这就是黄凌菡,一名热心公益的小小志愿者。

黄凌菡的家庭是厦门市文明家庭,热心公益的父母是她学习的榜样。从小,在父母影响下,她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努力做一名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好孩子。2021年寒假,她用自己攒了一年多的零花钱购买口罩、酒精等,分发给社区的老人;今年春节,又掏出零花钱购买米面粮油及其他生活用品,分发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在班里,成绩优异的她成立了学习互助小组,为有需要的同学讲解题目、订正作业,督促他们按时、高质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帮助同学进步。作为班长,她经常组织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自己看过的旧书籍寄给偏远山区的小朋友;组织义卖活动,将义卖的钱以班级名义捐赠给公益组织。

她身上持续散发着正能量,走到哪都像一颗小太阳一样温暖他人,影响他人,为社会注入涓涓爱心。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六年级徐熠辰

宣讲宪法“小卫士”

他是厦门市优秀少先队员,是熠熠生辉的校园之星,“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是他的名片。他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在“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演讲比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在厦门市“中小学讲金砖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演讲是徐熠辰的特长,在学校升旗仪式、大型活动中,处处都有他主持的身影,尤其是在普法活动中,他带着对宪法朴实的理解和真诚的信仰,发挥演讲特长,努力普及法律知识,宣扬法治精神,展现新时代少年的使命担当。

徐熠辰主动担任学校普法长廊的讲解员,是学校的普法小卫士,经常协助老师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学雷锋、争做好少年”“宪法日、一起学宪法”等活动。他是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的代言人,参与了2022年福建省宪法宣传片的拍摄。

去年,在“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中,他以福建省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晋级全国赛的资格。在备赛过程中,他深感责任重大,时刻不敢懈怠,经常利用课后时间翻阅资料,钻研宪法精神,精心打磨讲稿,严格训练站姿,最终获全省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的佳绩。他用实际行动不断验证和提高自己,在不懈努力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九年级杨瀚文

星空摄影“追梦人”

2022年,在被誉为天文摄影界“奥斯卡”的格林威治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中,杨瀚文合作拍摄的仙女座星系照片《邻居》夺得青年组世界冠军。这幅照片定格的不仅是动人的星系,更是中国少年敢于追梦的青春光芒。

4岁时,杨瀚文在丽江见到了在城市中从未见过的银河,被璀璨的星空深深吸引。上小学后,他开始大量阅读有关天文与星际科幻的作品。他的天文摄影知识基本靠自学:在互联网上搜寻大量知识,在社交平台上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观看电影、纪录片,阅读著作学习天文理论知识,再摸索实践,着手拍摄……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但收获满满。

星空与黑夜相伴,拍摄得在夜间进行。晚上10点上楼顶,拍到凌晨四五点是常有的事。遇上冬季,刺骨的冷风吹得他双手僵硬,冻出口子。这些都无法磨灭他对星空的热爱。2021年,父母帮助他把拍摄设备送到云南的远程天文摄影基地,他在家通过电脑远程操作设备拍摄。每天晚上,他至少花上半个小时调试设备,第二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天文相机。

因为心中有梦,杨瀚文透过城市光幕,看到了亿万光年之外的风景。他还组建了全国各地学生天文爱好者学习群,希望让更多人看见这美丽的风景。

●厦门市人民小学六年级杨乾宁

攻坚克难小勇士

阳光自信、正直善良的他,既是学法普法“小标兵”,也是创新制造“发明家”,兴趣广泛的他不断发展自己,朝着优秀的道路不断前进。

2022年,杨乾宁入选人民小学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预备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将枯燥的律文背下来,还要灵活运用,这是一道难题。但他凭着坚韧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坚持了下来。他把相关材料做成小册子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翻开背诵,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加深对法律条文关联性和系统性的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厦门市赛、福建省赛两项个人第一名、一等奖,并在全国比赛中,克服主观题视频上传故障的意外,沉着应对,攻克备选题中的生僻难点。最终福建省代表队(厦门队)取得全国一等奖。

杨乾宁感兴趣的还有科学小发明。2022年下半年,全球发明大赛的邀约发到人民小学,他和小伙伴发明的作品“智能AI鱼菜共生基地”获得全球发明大会ICW中国赛区二等奖、福建赛区二等奖。他的《做一名“慵懒”的农夫——学校鱼菜共生基地种植体验》研究成果获厦门市2022年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活动三等奖。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七年级程子璇

爱读书的小作家

她是“厦门市优秀少先队员”“福建省优秀少先队员”。她热爱阅读,兴趣广泛,唱歌舞蹈、美术书法样样拿得出手。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爱好,她不断丰富自己。

程子璇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阅读中度过,图书馆、书店是她流连忘返之地。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培养出她出色的文笔和深度的思考。她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荣获市级奖2次、区级奖5次。2020年,她撰写文章在“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征文中获全国小学组一等奖;《我要成为现在的你们》一文荣获2022年“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市级“读书之星”,省级征文二等奖;《泳池中的“泼水节”》一文获全国“青少年杯”征文银奖。

作为湖里实验中学少先队大队长,她不仅自己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还组织创办了周末“墨香读书会”,每周一个主题,发布读书任务。在她的倡导下,同学们都开始深度阅读,用心思考,撰写读书笔记。每周日晚上,“墨香读书会”的书友们齐聚一堂,热情洋溢地分享着自己的读书心得、时事见解,也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以书为友,勤学善思。

●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五年级吴祉莹

戏里戏外乐传承的“小梅花”

古韵扬国粹,春蕾盛梨园。在戏曲争奇斗艳的“百花”里,有一朵是她——10岁的吴祉莹,两次获得中国少儿戏曲最高奖“小梅花”奖。

6岁时,吴祉莹第一次看到歌仔戏表演就被深深吸引了。学戏4年来,每周6天的练习,她一次不落。戏曲表演头饰重,有的人一戴上就头痛呕吐,但这对特别能吃苦的吴祉莹而言都不是问题。从二年级到五年级,她先后参与各级各类比赛、演出达70多场次,可她从不叫苦叫累。2021年,她参加第25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获得“小梅花”金奖;2022年,在第2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她和伙伴们以梨园戏《名段集锦》再次斩获“小梅花”奖。

小小梅花初绽放,墙内墙外香袭人。走下舞台,“小梅花”的戏也“唱”进了生活里。吴祉莹创作的《疫情期间温馨提示》,入选“并肩战役——福建戏剧界抗疫作品展播”;协助老师到厦门卫视录制“童心向党·抗疫有我”的宣传节目和传统戏曲文化进课堂的“空中课堂”线上展播节目,展现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四年级孙启桓

志存高远的小棋手

黑白棋盘里,攻守落子间,小小少年身在“棋”中,学会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立志以“中国芯”助力人工智能发展。

5岁接受国际象棋启蒙,获2019年厦门市国际象棋幼儿锦标赛冠军;6岁在第四届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棋王棋后赛上获得国家棋协候补大师称号,成为福建省年龄最小的国家棋协候补大师;7岁代表厦门市参加2020年全国计划单列市国际象棋精英赛获得团体季军、福建省青少年国际象棋省赛亚军……只要有空,孙启桓就与棋为伴。他写的文章《我的国际象棋新起点》被《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专刊刊发。

棋局里,他无数次对战超级人工智能“鳕鱼”。这点燃了他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自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知识仅一年时间,他就编写出了融合教学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辅助程序。2022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APO算法编程设计专项赛中,他获得福建省赛一等奖和全国赛一等奖;以蓝桥杯STEMA考试C++组中获得全国TOP前1%的优异成绩,直通“2023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

●厦门市逸夫中学八年级徐静轩

公益图书馆里的小志愿者

思明区前埔社区新厦门人图书馆的“四点半课堂”专为周边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公益课程服务。过去3年,徐静轩放学后经常往这跑。在这,她感受着志愿者们的大爱。在这,她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耐心地指导孩子们阅读,维护现场的环境,帮助整理各类图书,打扫卫生。

“奉献”二字由此深深镌刻于这名少女心上。她是逸夫中学志愿小分队的核心成员,美化校园、垃圾分类、图书整理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周末,中山公园、敬老院等是她的“根据地”,她一有时间就到公园参与“垃圾不落地”文明宣导,带着其他小志愿者开展服务;到敬老院为老人开展文艺演出、陪伴倾听,用实际行动爱老敬老;炎炎夏日,她为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送清凉;她爱心助残,牵手盲人出行。身为志愿者的妈妈倍感欣慰:“以前我带她,现在她可以自己带一个队伍了。”

如今,徐静轩和家人已从前埔搬至岛外,但她和妈妈还是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到新厦门人图书馆值班服务,续写属于她们的厦门志愿服务故事。截至目前,徐静轩的服务时长已达253个小时。

●厦门市大同中学九年级巫俊岑

热心公益的小老师

巫俊岑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从农村走出来的父母热心公益,坚持尽自己的力量做有意义的事。在父母的影响下,巫俊岑也同样热心。

2022年,他跟随支教队伍来到凉山州冕宁村优胜小学,开展英语支教活动。为了激发当地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巫俊岑和伙伴们挖掘各类英语教学资源,晚上备课、做教具、设计教学内容、磨课试讲,常常熬夜到凌晨。他和伙伴们备的课,就连身为老师的妈妈都惊叹。值得一提的是,巫俊岑发现,当地部分贫困家庭并不重视教育。他们便主动联系村委到学生家中家访,告诉对方家庭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学习有多重要……活动结束后,巫俊岑和村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回厦门后寄去了各种学科资料,鼓励当地学生好好学习。

这不是巫俊岑第一次为爱远行。2021年,巫俊岑跟随父亲走进了青海玉树藏区,参与“爱心餐”公益项目。在探访藏区贫困家庭后,他不仅自己资助解决了一名藏区孩子一年的营养餐问题,还发动身边伙伴参与。

他的热心无处不在。为解决夏季厨余垃圾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他发明了“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获得了第三十四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六年级张思晗

能吃苦的歌仔戏“小戏骨”

自二年级加入学校歌仔戏社团后,张思晗凭着对闽南戏曲的一腔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迅速成长为社团的主力队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学戏,重在喜欢,贵在坚持。张思晗,二者兼具。单调、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没能吓退她;荷叶说唱训练时,重数斤的直板、铜钹在手上,满头汗、泪汪汪,她都坚持着;不太合脚的戏靴穿在脚上,不一会就磨出了水泡,她说“我再适应适应”。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成了社团里的“小戏骨”。2021年其表演的荷叶说唱《门向海》,在第四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她还是社团的小老师、老师的好帮手。社团上课前,她主动带领小团员们练基本功,从动作、眼神等方面进行分享、指导;社团活动结束后,她更是默默留下,帮忙整理收拾戏服、道具等。

学习中,她感受着闽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将这份美好分享出去。她积极参与同安区文化事务中心开展的“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荣获“我是歌仔戏小戏迷”荣誉称号。她与伙伴们一起走进敬老院表演,让老人在乡音乡情里感受来自小辈的爱。

●厦门市翔安区大嶝中心小学六年级蔡诗妍

“英雄三岛”精神的小践行者

蔡诗妍出生于“英雄三岛”之一的大嶝岛。作为“金门炮战”的主战场之一,大嶝岛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民兵英雄。岛上的老人们时常围坐在一起,讲述那些难忘的红色记忆。每当这时,蔡诗妍就静静坐在一旁,仔细聆听。家门口一次又一次的红色故事熏陶,让“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三岛”精神深入她的内心,激励她不断探索前行。走出小岛,她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了井冈山、遵义。在观物、听史的过程中,她缅怀革命先辈,感悟革命精神。

蔡诗妍深深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谱写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和生命篇章。她选择了她的方式——刻苦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逢年过节,陪伴老人搓汤圆、猜灯谜、包粽子;发展各类兴趣爱好,用舞蹈、钢琴、古筝、科技、足球等丰富课余生活。她在“红心向党 匠心育人”建党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中荣获“古田会址”场景设计制作赛小学组国家二等奖,在“奔跑吧 少年”2021年福建省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活动中荣获“宁德号”导弹护卫舰模型护航赛三等奖。

●厦门集美中学高二年级陈未央

红色文化小讲师

在嘉庚精神的滋养下,陈未央心中的红色种子生了根、发了芽,激励着她不断追寻先辈的光辉足迹,用她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从长汀到瑞金、赣州、井冈山、长沙、延安等,她重走长征路,住红军村、吃红军饭、听红军故事……高原反应、长途步行等困难不曾阻挡她的步伐。红色研学报告《追寻》《红色青春 中国骄傲》记录着她的思想上的每一次成长;征文《家国情,代代传》荣获2020厦门学习平台“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题征文一等奖,讲述少年之志;在省市、全国朗诵比赛中获得的一张张奖状见证她矢志不渝传递正能量的初心。

存之于心当践之于行。她和同学们组成了嘉庚宣讲团,在纪念馆里将嘉庚精神娓娓道来;班会上、广播站里、国旗下,她积极分享重走长征路的见闻;校园里,她关心少数民族同学,让他们感受中华大家庭的温暖;社区里,她是“志愿红”的一员,定期将零花钱捐给后埔社区外来子弟公益图书馆,用于购买红色图书;她参与主演厦门市公安局反诈骗宣传影片《女儿的日记》《重生》,获平安中国优秀电影奖,为法治宣传贡献力量。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三年级柯蕴宸

顽强拼搏的乒乓少年

飞舞的乒乓球是他小小世界里灿烂的花,小小的乒乓桌是他童年里大大的舞台。自幼儿园中班爱上乒乓球后,柯蕴宸就为这份爱不断挥洒汗水,也持续收获喜悦。

训练初期,他右手虎口处常被磨破出血。鲜血粘着球拍,那种痛可想而知,但即使如此,他也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疼。上了小学,训练时间缩短了,为了练好乒乓球,他每天早出晚归。一个动作重复训练上万次,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坚持下,柯蕴宸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敲开了各级各类比赛的门,多次获得省市乒乓球比赛冠军。

2022年7月,柯蕴宸一周内要参加两场省赛和一场市赛。对于8岁的他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柯蕴宸获得了让人惊叹的“三连冠”。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场比赛均是在开始比分大幅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其沉稳心态和强大抗压能力可见一斑。一次次的出色表现也让他正式入选国家乒乓球少儿集训队。赛场上的这一股韧劲,被他带到了学习上,无论训练还是学习都分秒必争。

小小乒乓少年,身体里蕴藏着体育精神的磅礴力量,今天的每一次拼搏,都是明天为人生添彩、为体育增辉的生动注脚。

●厦门市五显中学九年级黄睿仪

千年南音的小守护人

被婉转的曲调吸引,被“陈三五娘”的故事所感动,为琵琶洞箫的动人曲调所震撼,少女遇上“音乐活化石”,从此坚定地迈上了闽南文化传承之路。

初识南音,黄睿仪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南音知识,了解每个唱段背后的故事,努力唱出曲子里的神韵。课后,她反复体悟曲调的韵味;家中,她在母亲严厉的教导下锤炼一字、一音、一韵、一调。从声色僵硬到婉转柔美,她的坚持成就了卓越。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南音的兴趣转化为传承弘扬闽南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在学校老师的指引下,她加入同安区文化馆的南音培训班学习,挤时间去看厦门市南乐团专业演出,参加市区歌手赛、市级南音夏令营。经过不断提升,黄睿仪已连续两年在厦门市南音大赛中获得“十佳歌手”称号。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南音的魅力,黄睿仪积极参与各类义演,热情向身边同伴科普南音知识。“南音伴我成长,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也带我走上了更高更大的舞台。”黄睿仪说,她将怀着敬仰之心,继续学习下去,用行动传承闽南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四年级林焕然

以声为媒的“小话筒”

舞台上沉稳大气、妙语连珠,林焕然是身边人眼中的“小小金话筒”。很多人不知道,他3岁才开口说话。从“闷声不语”的萌娃,到眼光自信的少年,林焕然用他不服输的拼劲,拼出“焕然”一新的自己。

因为说话迟,他一度被以为是个“哑巴”。后来即便开了口,说起话来也是磕磕绊绊。不过,他下定决心改变,每天起早贪黑,对着镜子练舌头、练发音、练口型、练肢体动作,终于将劣势变成了优势。

他坚持以声为媒,讲红色故事,传递文明正能量。林焕然在多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中,获得“朗诵之星”称号;在“校园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展示活动全国赛中获得金奖;多次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获全国赛金奖;在“爱冰雪·迎冬奥”全国青少年冰雪主题推广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表彰;参演腾讯“两癌预防”等公益宣传片拍摄,传播健康知识。

他还向闽南话发起了挑战,虚心向答嘴鼓传承人学习。他勤奋刻苦,就连说梦话都在练习。三年级时,林焕然已能用道地闽南话诵读出经典诗词的韵味。他的答嘴鼓作品《禁毒英雄林则徐》登上了厦门卫视《斗阵来讲古》栏目。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