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在国家统一进程中,总有一些人以血火热情,指点江山。300多年前,爱国将领施琅就带着这股热情,靖海宁边。收台、留台、治台,是施琅一生的写照。今天的系列报道《根脉》,我们带领大家走近施琅,共同感受这位收台名将为两岸留下的深厚联结。
福建晋江施琅纪念馆董事会副秘书长 文史工作者 施晓阳:出征台湾的时候,(施琅)他是三路兵力的部署,一路作为奇兵,一路作为疑兵,他自己率领中路军。
将军靖海收疆土,宝岛台湾入版图。 晋江衙口的海边,施琅将军的雕像仗剑矗立。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将军经过精心谋划,借着南风,率水师从铜山(今漳州东山)出发,直指台湾澎湖。
福建晋江施琅纪念馆董事会副秘书长 文史工作者 施晓阳:(施琅)制定了一个“因剿寓抚”的策略,就是用武力打下澎湖岛,然后把澎湖作为一个补给站,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晋江衙口的施琅纪念馆内,陈列着许多施琅出征时所用的战船、火炮、兵器的模型。那年的出征是施琅的最后一战,当时他已年过花甲,而其实早在康熙3年和康熙4年,施琅就有过收复台湾的尝试,只可惜受阻于风潮,无功而返。可以说,施琅将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收复台湾的事业。
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 骆芬美:如果没有施琅,康熙根本就不会想到要收复台湾,因为康熙在北京,他们说台湾弹丸之地那么小,他为什么要收复,但施琅的一生,他其实就致力于把台湾打下,这是施琅的意志。
施琅对收台的执著来源于他对台湾海防价值的认识。
世界临濮施氏宗亲总会荣誉理事长 施荣源:之前清朝有一派认为,(台湾)是蛮荒之地,不好管。但是他认为台湾是个好地方,他奏请康熙皇帝请求不要放弃台湾,这就是施琅(写的)一个不要弃台的疏。
施琅的《恭陈台湾弃留疏》打动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下诏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进行管理,一府即为台湾府,府治设在今天的台南,下辖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于福建省管辖。至此,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之后,在施琅的建议下,清廷取消迁界,放宽海禁,东南沿海居民得以渡海开发台湾,大量的人口涌入,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为台湾之后的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世界临濮施氏宗亲总会荣誉理事长 施荣源:施琅引进了很多福建沿海地区的人来耕种,然后把土地部分开始私有化,之前是官府的,(来台湾)耕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福建临濮施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 施火照:浔海施氏的大部分从这边过去的都是到鹿港,当时留在台湾就是为了发展,台湾(当时)好的就是土地肥沃,海上交通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这边过去的都是做生意、赚钱的,就留在了台湾。
与此同时,施琅收台还推动了妈祖信仰在台湾的进一步传播。彰化鹿港天后宫中,供奉着一尊来自莆田湄洲祖庙的妈祖神像,它见证了收复台湾过程中的惊涛骇浪。
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 骆芬美:台湾的妈祖信仰清朝的时候才带进来,妈祖会被升格成天后,其实也是因为收复台湾。
鹿港天后宫总干事 刘家汶:当时施琅将军有恭请湄洲妈祖,随团护佑军队来到台湾,隔年回去之后,他上表请旨将妈祖升为天后,在我们鹿港天后宫里面,可以看到就有康熙22年,靖海侯施琅将军捐献的匾额。
时至今日,台湾经济蓬勃发展,彰化鹿港有着全台最大的施氏宗祠,鹿港天后宫中香火兴旺,许多台湾民众都会时不时地回到大陆,寻根问源。
福建临濮施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 施火照:台湾总共有五个施氏的宗亲会,就是台北、彰化、台中、高雄、台南,经常跟台湾有联系,联系就是寻亲,有的人去台湾之后,很久没有联系了,回来寻亲。
世界临濮施氏宗亲总会荣誉理事长 施荣源: 整个福建北部、西部、中部、南部,都有我们施氏宗亲,而且他们都有组织一些团体,所以我们台湾跟他们每年都有在交流,晋江去的次数最多,因为我们施家的祖先就是从晋江过来的。
维护祖国完全统一,从来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统一大势,势不可挡。
相关推荐